琅琊新闻网讯如果时间回溯到三年前,临沂市兰陵县苍山街道压油沟社区南码头村村民张玉银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村子有朝一日能够遍布白墙红瓦的复式小楼,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宅基地改革真是一项惠民工程!村里的破院子、闲宅基如今变成了民宿、小公园……村里还修了路、下水道,环境变美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漫步在宽阔整洁的道路上,看着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屋,张玉银心情格外舒畅。
南码头村是压油沟社区第一个推行宅基地改革的村庄,通过平整村庄空隙地及闲置宅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个人”的方式,让闲置土地“活”起来,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南码头村已通过党支部带领创办合作社盘活利用27处宅基地,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益。”压油沟社区书记朱德海说。
年9月,兰陵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按照中央和省委宅基地制度改革部署,兰陵县牢牢把握“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原则,明确“夯实改革基础、攻坚关键任务、释放叠加效应”整体思路,在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监管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稳慎的改革,着力做深宅基地确权、护权、活权“三篇文章”,蹚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兰陵路径”。
夯实“宅改”基础,做深确权文章。兰陵县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制定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组织依靠群众抓实宅基地调查摸底、确权登记和村庄规划三项改革基础。探索建立多方会审制度,由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乡镇宅改办、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宅基地情况逐户认定,以村为单元形成宅基地台账一张图,摸清全县宅基地状况。目前,已完成个村、27.5万户、30.4万宗的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加快宅基地确权颁证。目前,全县个自然村、31万余户完成航飞测量,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16万户。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范农房建设标准,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个村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完善审批管理,做深护权文章。兰陵县充分发挥基层首创作用,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健全科学完备的制度机制。明确“一户一宅”认定标准和工作流程,坚持共性问题依法依规依策落实,个性问题通过村民自治、民主协商解决,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在乡镇试点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制定出台“跑一次就行”农村宅基地审批流程。同时,在全省县区中率先开发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线上申请、审批,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建立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村级监管的主体作用,在乡镇探索建立村级宅基地管理员队伍,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同时,将行业部门“鹰眼”“天眼”视频监控接入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全天候、全过程监管。
释放宅基地价值,做深活权文章。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作用,鼓励“一户多宅”(依法所得)的村民自愿将使用权流转,保障农村宅基地资源公平合理使用。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宗、.1亩。对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评估后收回。目前,各乡镇累计退出户、亩。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释放农村土地价值。目前,兰陵县累计授信办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户、万元,用信89户、万元。在收益分配方面,确保基地增值收益主要归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增值收益部分纳入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接受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管。目前,全县各村居收取有偿使用费共57.7万元,所收费用主要用于宅基地退出补偿、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兰陵县已累计完成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余亩,先后建设村居文体广场35处,种植绿化苗木、经济作物亩,建成青年社区5处,节约土地亩,各乡镇通过盘活利用户、74亩闲置宅基地,先后发展小微企业12家。兰陵县围绕释放“宅改”综合效应、推动乡村振兴,保障了农民权益,激活了土地资源,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宅改”红利。
临报融媒记者邵琳通讯员李颖超董慧子李赛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