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临沂职业学院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山东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和“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目标,全面对接临沂市“八大战略”,奋力实施“八大方略”,探索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办学结构优化方略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
新职教法明确,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临沂职业学院将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着力构建与临沂“十优”产业高度匹配的商贸物流、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智慧金融、现代建筑、学前教育、数字媒体与艺术等八大专业群体系。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持续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增强学校服务市场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的适应性。立足提升办学层次,探索实施职教本科建设“两步走”,以商贸物流专业群为引领示范,在省级品牌专业群基础上,力争“十四五”期间申报职教本科专业,为下一步争创职教本科院校打下基础。
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方略增强高职教育灵活度
灵活度新职教法扩大和保障了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支持职业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办学。用足用好下放的办学自主权,释放办学活力。临沂职业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二级院系业务负责人聘用制试点、专职辅导员聘期考核和选聘等创新举措,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和部门履职能力,推进内设机构改革;进一步落实“破五唯”要求,突出教育教学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力,推进职称评聘改革;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考核,推广“技能+试讲”招聘模式,做好自主招聘工作;进一步降低行政级别系数,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坚持向一线倾斜,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创新产教融合路径,探索政校企行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等,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
实施教学模式创新方略增强高职教育针对性
新职教法提出“建立健全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点明了职业学校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这个重要命题。围绕如何体现“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临沂职业学院将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企业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发挥学校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先行优势,健全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加强学徒制项目设计与管理,形成可推广的路径和经验。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将实习实训摆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建设更高水平实习实训体系。
实施师资队伍强基方略增强高职教育竞争力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职业院校教师的标准在于“双师型”。临沂职业学院将着力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和高技能人才与高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大外引力度。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增加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经历、实践经验、技能水平要求;建立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工作制度。提升内培质量。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规划,完善国家、省级、学校三级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拓宽教师培养培训渠道,与高校、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合作关系;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有影响力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和发展要求的教师岗位设置办法和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实施社会服务增效方略增强高职教育贡献度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促进专业体系更好地融入经济循环和产业创新生态,增强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的关键措施。搭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等平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机制。制定学校技术技能创新规划,探索建立由教学机构、培训机构、技能技术创新机构等构成的学校机构框架;持续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技能创新、知识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纳入工作量计算范畴。强队伍。探索设立“科研”“技术开发”编制新类型,设置创新与研发岗位,建立有特色的技术技能创新队伍。
实施对外交流扩围方略增强高职教育辐射力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以服务临沂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临沂市“商、仓、流、园”的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基地。结合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引进的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深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开发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实现与国(境)外合作院校的课程对接,形成课程互通互认机制。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实施海外人才本土化、国际化品牌项目,持续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
实施校园文化深耕方略增强高职教育感染力
新职教法要求,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临沂职业学院将依托临沂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耕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打造文化育人品牌。突出“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特色,探索将“四种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路径和经验。坚持“见物”与“见人”相统一,充分发挥“三山一坡”革命精神展馆、“培根铸魂”思政体验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珠算博物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四馆一中心”校内育人阵地作用,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体系。
实施基础能力提升方略增强高职教育支撑力
新职教法指出,要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临沂职业学院将依托高都新校区建设,大力改进基本办学条件,确保达到职教本科办学标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有力保障实训教学,推进实训管理规范化,提高教学设备总量,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示范作用,在已建成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着力打造智慧校园。加强标准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建设、行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标准。
踏浪前行风正劲,砥砺奋进启征程。临沂职业学院将借助新职教法颁布实施的春风,抢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全面融入省“职教高地”建设,全力跟上国家“双高”建设步伐,当好临沂市职业教育排头兵,为临沂建设高技能人才强市,实现“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